三星Galaxy Note 9評測:最全面的Note旗艦機

2018-09-10 14:32:10 來源:IT168 作者:佚名 人氣: 次閱讀 441 條評論

從2011年首款Galaxy Note產(chǎn)品亮相,至今已經(jīng)有了7年時間,S Pen是每一代Note產(chǎn)品的標配,流暢逼真的書寫體驗是三星打造產(chǎn)品的初衷,也是每一款Note產(chǎn)品的最大差異化所在。但有趣的...

從2011年首款Galaxy Note產(chǎn)品亮相,至今已經(jīng)有了7年時間,S Pen是每一代Note產(chǎn)品的標配,流暢逼真的書寫體驗是三星打造產(chǎn)品的初衷,也是每一款Note產(chǎn)品的最大差異化所在。

但有趣的是,隨后的市場調(diào)查顯示,推動Note系列為人熟知并取得市場認可的并非S Pen,隨S Pen衍生的大屏才是不折不扣的關(guān)鍵:當其他機型還在4英寸左右徘徊時,Note已然將屏幕尺寸做到了5.3英寸,更大的視野永遠是消費者無法拒絕的理由,大屏隨著Note的風靡走上潮流。

如今大屏已然過渡到全面屏,成為了市場的主旋律,動輒5.7英寸的屏幕,令昔日Note系列的優(yōu)勢逐漸消逝,穩(wěn)扎穩(wěn)打的硬件之外,差異化的S Pen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。于是在近期發(fā)布的Galaxy Note 9上,三星重新回到了打造Note系列的初衷,聚焦于S Pen創(chuàng)新,帶來了近年最為誠意的Note產(chǎn)品。

小修小補的外觀背后

在近年的旗艦產(chǎn)品線上,三星已經(jīng)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設(shè)計語言,比如Galaxy S系列的圓潤曲面,Note系列硬朗的線條。立足于這些,新產(chǎn)品的設(shè)計往往與上代產(chǎn)品如出一轍,更多地是在前作上的“小修小補”。

就Galaxy Note 9而言,其延續(xù)了Galaxy Note 8雙曲面+下窄邊框的設(shè)計,不同之處在于,Note 9的下巴部分相比Note 8窄了一些,這也使得Note 9在與Note 8基本一致的尺寸下,擠出了0.1英寸的空間,搭載了一塊更大的6.4 英寸的屏幕(Note 8為6.3英寸)。

聚焦于這塊屏幕,依然是一塊標志性的三星Super AMOLED柔性面板,6.4 英寸, 2960X1440的分辨率,長寬比為18.5:9,PPI為516,紙面參數(shù)絕對是當前的頂級水準。

在國外顯示設(shè)備測試公司DisplayMate對Galaxy Note 9的屏幕進行的分析檢測中,這塊屏幕在亮度、色域、色準上表現(xiàn)突出,打破了DisplayMate的多項記錄,毫無懸念地摘得“A+”評級,并得到了 “幾乎與完美沒有差別”的評語。

如果你之前看過國產(chǎn)旗艦在今年常用的FHD+ AMOLED屏幕,Galaxy Note 9的這塊屏幕觀感更為通透,不論在色彩、亮度還是清晰度,都有著明顯的優(yōu)勢,一旦習慣了就真的有些回不去了。

相比與過去三星在曲面屏上對于“無界”的激進探索,這次Galaxy Note 9則保守了一些,曲面屏兩側(cè)的曲率沒有之前那么大,彎曲的屏幕面積也有縮小,留給邊框的空間更多。這使得Note 9的兩側(cè)的邊框不能很好隱藏,正面看起來的確會寬一些,無界感大打折扣。

損失一些觀感固然可惜,但也換來了一些實用的特性。比如單手滑動時,虎口的皮膚不易觸碰屏幕,誤觸問題得到了明顯緩解,同時更寬的邊框也對屏幕起到了更全面的保護。

這種感官與實用可靠愉悅之間的取舍,在Note 9的中框上也有所體現(xiàn)。三星刻意在中框兩側(cè)用CNC銑出了兩道切邊,使得Note 9在側(cè)邊的視覺觀感上更為纖薄,但在手感上這兩道“楞”的存在感過于強烈,握持起來并沒有Note 8來的舒服。

同時,類似于Galaxy S9之于S8的改變,Note 9的中框的邊緣也要略高出前后玻璃蓋板邊緣一點,這樣在手機跌落時,高出玻璃蓋板的金屬中框可以作為最先接觸地面的部分,起到緩沖的作用,有效降低手機碎屏的風險。

對了,Galaxy Note 9在配色上也給出了一些新嘗試,提供了寒霜藍、丹青黑以及玄鏡銅三色,其中寒霜藍配備的S Pen以明黃色為主色調(diào),搭配藍色的鍵帽做裝飾,整體撞色的設(shè)計十分吸睛,而其他配色均配備同色S Pe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