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媒體人鬼腳七出家,說說互聯(lián)網圈那些拜神信教的人士

2015-12-31 16:29:00 來源:IT爆料匯  作者:佚名 人氣: 次閱讀 146 條評論

今天,自媒體人鬼腳七在五臺山剃度了。。鬼腳七梯度的地方,是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剎五臺山靈境寺,法號“行空”,@加措活佛&mda...

  今天,自媒體人鬼腳七在五臺山剃度了。。

自媒體 鬼腳七 <a href=/tech/internet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互聯(lián)網</a>

  鬼腳七梯度的地方,是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剎五臺山靈境寺,法號“行空”,@加措活佛—慈愛基金 親自為其剃度。

自媒體 鬼腳七 互聯(lián)網
自媒體 鬼腳七 互聯(lián)網

  鬼腳七在微博稱“別吵別吵,還讓不讓人出家了”。。

自媒體 鬼腳七 互聯(lián)網

  從2013年開始做自媒體以來,鬼腳七已經成為電商自媒體知名大V。做過電商招聘,還出了本新書。之前還為專心做自媒體從阿里巴巴技術總監(jiān)的位置辭職。

  “生活好像有一根繩子,牽著每個人走向那里。我們一邊厭惡,一邊成為;一邊成為,一邊厭惡。形成一個死結。” 他說“沒事別隨便思考人生”。思考著你就可能看破紅塵。

  做自媒體,最常思考的就是人生,鬼腳七不是第一個“看透人生”的自媒體人了。

  12年自媒體人程苓峰發(fā)布微博稱離職遷居南方小鎮(zhèn)專心做自媒體。不過在南方小鎮(zhèn)期間程苓峰還隱居練辟谷。

  【“辟谷”源自道家養(yǎng)生中的“不食五谷”,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(yǎng)生方式。它源于先秦,流行于唐朝,又稱卻谷、去谷、絕谷、絕粒、卻粒、休糧等。辟谷最早的記載源自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。肌膚若冰雪,淖約若處子,不食五谷,吸風飲露,乘云氣,御飛龍,而游乎四海之外......”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(yǎng)生法則,辟谷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。】

  程苓峰在《我跟祖宗的緣份》一文中提到過他辟谷的這段經歷:

  【也就是在老師護持下,停止吃食物,只從水、空氣、陽光里獲 得能量,讓身體休息。身體是最聰明的,本 能是最強的,只要不給額外負擔,他們自己 會最有效的恢復身體。這對現(xiàn)代人的亞健康 是最好的治療。我也試了一次7天的辟谷, 有所感觸。

  比如對“精、氣、神”的認識。辟谷頭幾 天,感覺乏力,走路、舉手都難,但說話還 行,頭腦清醒,如常工作。這是“精”的層 面,也就是最表層的能量開始衰 減。再過兩 天,不僅無力,連話也不想說,勉強說兩 句,話音就在胸口打轉,沉不下去。這是入 到“氣”的層面。再過兩天,就開始昏沉,腦 袋想問題不利 索,就想躺床上。這就入 到“神”的層面。反過來,恢復的過程也是由里向外逐漸走?!?/p>

  不僅僅是自媒體人,互聯(lián)網大佬也在“拜神信教”

  “合一教”王韜

  堪稱游戲界老兵的王滔現(xiàn)正處黃金年齡,本應帶領公司創(chuàng)造輝煌,可最后竟落得個去職的結果,這要提出他的“合一教”。2011年公司業(yè)績不佳,倍受打擊的王韜經人介紹結識了來自印度的“合一教”,這對于渴望精神依托的王滔頓時如久旱逢甘霖自開始信“合一教”后,王滔便開始放手將公司業(yè)務交給陳德文等人打理,自己全心問道。甚至在他本人的影響下,暢游內部對“合一教”都變得狂熱起來。有的人把王滔的語錄裝裱成框掛在會議室中,有的人會組織員工學習王滔對合一教的理解或講話,甚至一個上百字的感悟都被解讀成數(shù)千字的長文并通發(fā)給全體員工。最終導致曾經為整個搜狐盈利的暢游業(yè)績不振,一直吃老本。

  “大師之兄”張朝陽

  眾說周知,張朝陽曾在2012至2013年間“閉關”了很長一段時間。在這段“不露面”的日子里,查爾斯自我發(fā)覺精神狀態(tài)出了問題——名利雙收,大量的吹捧,滋養(yǎng)了他的虛弱傲慢和自我膨脹,自己卻變得愈加孤獨和缺乏幸福感。通過這次“閉關”,張朝陽自認變得更加接地氣、謙卑并具有更合適的幸福觀。

  其實,張朝陽一直與佛教有著很深的淵源。在當年閉關之前,張朝陽曾對自己的弟弟,法華寺果義法師說過這么一句話,“如果你不出家,在這里的也許就是我,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殊途同歸的。”而在果義法師出家之后,張朝陽也不時前往法華寺看望,還拿了不少佛教書籍閱讀,表示出了對佛教的向往。

  游走于佛道儒釋的馬云

  馬云熱衷于拜大師,早不是什么新聞了。先后拜過李一、王林,熱愛搞辟谷閉關,開禪院,喜歡打太極,這些似乎都是馬云信奉某個宗教的印證。但是我們仔細看來,聰明的馬云不過就是蜻蜓點水,淺嘗輒止。對于佛道儒釋這些教派,馬云除了要親自體驗外,就是把那些能為己所用的思想拿到阿里的管理上來。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,阿里的企業(yè)文化,糅合著佛道儒釋的思想,甚至還要加上毛澤東思想以及馬云摯愛的武俠精神,分明就是一個混合體。

  但也正是因為馬云熱衷玄妙之學,阿里方能成為今天的阿里。阿里內部倒是有真正的信教之徒,名列“十八羅漢”之一的彭蕾,就是虔誠的佛教徒。馬云對其也是非常理解和認可,不但準許她多次在阿里業(yè)務繁忙時請數(shù)周的假去參禪/云游,還贊許她為“能放得下的人”。所以,彭蕾先后被任命為支付寶和小微金CEO,是馬云心目中最得力的干將之一。除了因信仰需要不時請假抽身外,彭蕾倒的確有大將風范,管理執(zhí)行出色,業(yè)務能力一流。

  陳天橋和侯小強,“佛不見佛”

  2014年1月份,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微博發(fā)文稱自己已皈依佛門,作為俗家弟子師從少林寺方丈釋永信,法名延舍。巧合的是,和他“鬧掰”了的陳天橋也信奉佛教。甚至從小就被家鄉(xiāng)的老人認為具有佛相。

  陳天橋在和侯小強初次見面時就因為佛教而擦出了火花。侯小強曾是這樣回憶當時情況的:陳天橋跟他第一次交流的第3分鐘就決定要進行合作了,在這3分鐘里他們一直在談宗教、佛教。陳天橋對此的解釋是,相信一個信佛的人不會太壞。從此之后,陳天橋不時便會找侯小強來聊天,但他們之間90%的溝通都與工作關系不大,依然是宗教內容。

  但陳天橋更喜歡搞閉關修煉,他很少參加公開論壇,也極少跟媒體打交道,對外界的各種評論也基本不回應,對外界的各種非議也基本不回應。這些行為,都使得陳天橋和互聯(lián)網一代的企業(yè)家崇尚的開放和分享理念格格不入。陳天橋行事風格迥異,對他人會認可但并不信賴,最終的結果就是近些年來盛大一長串的高管離職。

  最后,我們可以總結得出,無論是以哪種方式選擇哪種宗教信仰,這些業(yè)內佼佼者們無非出于尋求精神依托或者是為管理經營之道尋求靈感,我們也不能用迷信一概而論。借用馬云的一句話,“過度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。在今天,大家往往是后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