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整個互聯(lián)網都是抄襲過來的 別光笑馬化騰
摘要:中國互聯(lián)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市場,facebook和twitter無法進入,進入過的google又中途離場,而唯一留下的電商巨頭亞馬遜卻無法立足?! ?..
摘要:中國互聯(lián)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市場,facebook和twitter無法進入,進入過的google又中途離場,而唯一留下的電商巨頭亞馬遜卻無法立足。
提到創(chuàng)業(yè)抄襲,就不得不提中國的互聯(lián)網。
中國的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可以說是“抄襲”的典范。商業(yè)模式、產品設計,各種“抄襲”構成了中國互聯(lián)網的繁榮。而馬化騰則稱得上抄襲界的老大,騰訊的發(fā)展歷程,就是一本“抄襲實戰(zhàn)教科書”,從早期的QQ到現(xiàn)在的微信,無一不散發(fā)著濃濃的“抄襲”味道。
而如今,ICQ早已被人們淡忘,QQ卻成為了人們自然的生活習慣,微信的橫空出世并一路領路,更讓騰訊在今年幾度登上亞洲市值最高公司的寶座。
很多人喜歡馬化騰,都想學習他“悶聲發(fā)大財”、“見好就抄”的致勝法寶。
騰訊到底抄了多少東西?QQ抄ICQ,微信抄米聊,CF抄CS……羅列出來,大約有數(shù)百款產品,這個數(shù)字可能讓你瞠目結舌,然而看看中國其它互聯(lián)網公司的抄襲發(fā)家史,我們真不應該笑話馬化騰,因為中國整個互聯(lián)網都是抄襲過來的!
淘寶抄襲ebay,支付寶抄襲paypal

早在2003年4月份,馬云就與10名員工在杭州秘密籌劃淘寶網,2003年5月10日,淘寶網正式成立,淘寶剛上線初到2003年7月4日,網站快速發(fā)展,日新增商品達2000多件,2003年8月,淘寶宣布免費3年,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型賣家入駐。
阿里巴巴團隊在籌劃淘寶網時,世界上僅有亞馬遜和ebay兩個參考模式,有意無意都必須學習二者的做法,無論是商業(yè)模式還是頁面設計,抄襲當然無法避免。
而淘寶網上線后,交易量卻始終上不去。因為賣家不拿錢不愿意發(fā)貨,買家不收到貨也不愿意付款,這樣就產生了死鎖。馬云為了尋找解決方法,專門去了一趟美國,當發(fā)現(xiàn)有paypal這個東西后,立馬打電話讓手下著手做支付寶。還放豪言:做支付寶時,我已經做好了坐牢的準備。
2年時間,淘寶網就成為網購市場的第一名,占據(jù)了70%的市場份額。2005年10月,淘寶宣布“繼續(xù)免費3年”,這使得已經穩(wěn)定收費的EBay退出中國市場。
百度抄襲谷歌
馬云曾在央視《對話》欄目中自嘲說,“很多人說我和馬化騰沒文化。” 兩個沒文化的人抄襲倒還正常。但李彥宏北大畢業(yè),又在美國名校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留過學的人,應該算是非常有文化的人吧。不過百度也是抄襲的,抄襲的對象正是世界第一巨頭——谷歌。
如今百度搜索的界面風格依然和谷歌一模一樣,而且國內的其它搜索引擎全都做成了這副樣子。


但百度的抄襲,沒有騰訊和阿里成功。騰訊和阿里都打敗了原創(chuàng),還甩了對方一條街。而谷歌目前市值5500億美元,是百度的九倍,谷歌還有安卓系統(tǒng),占市場份額85%,毫無疑問,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時代,谷歌將來會比蘋果更有前途。
更重要的是,谷歌還有人工智能,在各大高科技領域均有建樹。
前幾天錘子科技發(fā)布的新手機M1,抄襲了魅族的mback(輕觸home鍵返回),魅族的設計師楊顏表示心平氣和,而魅族副總裁李楠則大罵友商吃免費的果子。
但魅族為什么保護不了自己的專利?因為這個專利太簡單了,只要是愿意就能做的事,只能期待友商講道德。
其實:足夠的技術壁壘才是防抄襲的法寶。就拿谷歌來說,誰能去抄一個阿爾法狗試試?
微博抄襲tiwtter

曾在豆瓣里面看到的最捧腹的一個貼子就是:《國外怎么有個叫twitter的網站在抄襲我們新浪微博呢?》
還細數(shù)的哪些地方抄襲。后面網友各種噴,等到噴得差不多的時候,才發(fā)現(xiàn)這位發(fā)貼人才是資深腹黑專家,這帖子純粹就是在調侃微博抄襲twitter。
Twitter創(chuàng)辦于2006年7月,不過新浪微博抄襲的速度很慢,直到2009年8月14日才開始內測。時至今日,王寶強一條離婚微博能刷爆互聯(lián)網,也體現(xiàn)了微博的威力巨大。
但活躍在微博上的用戶并非全是真實的人物,也有代碼偽裝成人的社交機器人。用來跟用戶互動,以提高用戶黏度,所以如果有美女跟你@,不要高興得太早了。
優(yōu)酷和土豆抄襲youtube
這個光看名字都能感覺出來了。優(yōu)酷摘抄了前半段youtu,改成youku;而土豆則摘抄了后半段tube,改成tudou。優(yōu)酷與土豆現(xiàn)在合并,估計也是在彌補當年摘抄的空缺吧!
優(yōu)酷土豆一直到現(xiàn)在的界面風格以及色調都與youtube高度相似。

但優(yōu)酷并不是原搬照抄,也有一些小創(chuàng)新。
比如優(yōu)酷網最開始的的評價系統(tǒng)同Youtube一樣,通過打分方式來進行評價。但是實際使用中發(fā)現(xiàn)打分系統(tǒng)其實很麻煩,不符合用戶的習慣,于是經過創(chuàng)新,優(yōu)酷網率先改成了頂踩方式。
這樣一來,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頂踩來表達對視頻的態(tài)度,從而評價一個視頻的好壞。事實證明,優(yōu)酷的小創(chuàng)新獲得了成功,簡化了操作,迅速為優(yōu)酷積累大量忠實用戶。
而這個小創(chuàng)新的優(yōu)越性也影響到了YouTube,最終Youtube也選擇作出同樣的更改。這種“抄襲”不斷再創(chuàng)新后的逆向輸出,讓優(yōu)酷成為了國內領先的視頻分享網站。
但優(yōu)酷土豆以及國內所有的視頻網站,都不如youtube做得好。youtube不僅內容齊全,而且廣告極少,有廣告的視頻也可在3秒后跳過,體驗非常好。

人人網抄襲Facebook

人人網,原名校內網,創(chuàng)辦于2005年12月。創(chuàng)始人是來自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的王興、王慧文、賴斌強和唐陽等幾位大學生。
最開始就是原搬抄襲了Facebook,連主界面都與Facebook一模一樣,校內網是中國大陸最早的校園社交關系網絡平臺之一。
前期的校內網以學生用戶作為主要用戶群體,但改名為人人網后,改變完全偏重于學生群體的策略,而更多地試圖將用戶群擴展至校外社會,意圖擴大其目標用戶群體。校內網后來被千橡互動集團ceo陳一舟強勢收購。
2009年11月4日陳一舟在接受騰訊網專訪時,稱教育部門以“校內網”易與“教育網”混淆為由,要求人人網改名。
2009年8月4日,校內網官方宣布其正式改名為“人人網”。
美團抄襲Groupon


美團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團購網站,抄襲的是美國的Groupon電子商務網站。
美團網由王興于2010年1月建立,2010年3月4日正式上線。
由于Groupon模式的門檻低以及盈利清晰,美團網上線一個月后中國大陸就相繼出現(xiàn)了數(shù)百家類似的團購網站,后來更是出現(xiàn)了互聯(lián)網奇觀“千團大戰(zhàn)”。
對此,王興曾表示:“競爭其實根本不是問題,而現(xiàn)在關鍵是把服務做好,讓更多的人接受這種新的消費方式。就是要讓消費者明白,這種團購是一種新的消費方式;讓商家明白,這是新的更高效的營銷方式。”
國內的團購網站基本也是相互抄襲,所以百度糯米、大眾點評與美團幾乎只是換了一個色調。
2015年10月8日,美團網與大眾點評網共同成立新公司,新公司將實施聯(lián)合CEO制度,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,并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(yè)務獨立運營。2016年1月,新美大已完成首次融資,融資額超33億美元,融資后新公司估值超過180億美元。
滴滴抄襲uber
滴滴抄襲uber,可謂是既全面又徹底,這個得重點寫一下。從商業(yè)模式到具體運作,從logo到app設計,相似度都高達99%。能抄得這么淋漓盡致、東施效顰,并干倒原創(chuàng)的,可能全球也只有滴滴一家。
據(jù)說滴滴的缺角設計是這么來的:



除了logo非常相似之外,營銷活動也是見好就抄。
眾所周知,Uber的市場活動非常牛逼,辦一個爆一個;滴滴也是各種快準狠,抄一個,爆一個。
舉幾個栗子:
Uber打飛機,過了三個月,滴滴也打飛機
2015年4月25日,Uber上海一鍵呼叫直升機。
2015年7月12日,滴滴西安也“打飛機”。
uber打船,過了三個月,滴滴也打船
2015年3月,Uber在杭州推出“一鍵呼叫搖櫓船”;
2015年6月,滴滴也推出“滴滴打船”。

(左圖:Uber杭州一鍵叫船;右圖:桔子風滴滴打船)
uber買小米,過了一個月,滴滴也買小米
2015年7月24日,Uber與小米合作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提供一鍵買小米 。
2015年8月16日,滴滴官網也放出“滴滴一鍵叫小米”。

Uber打男神,過了一個月,滴滴也打男神。
2015年3月,Uber上海請來佟大為駕著特斯拉客串暖男司機。
2015年6月,滴滴也請來多位明星客串司機拍攝“尖叫吧路人”真人秀。
Uber打僵尸,過了十個月,滴滴也打僵尸
2015年萬圣節(jié),Uber推出一鍵呼叫吸血鬼司機。
2016年7月14,滴滴也推出了“尖叫專車“。
Uber在全球開創(chuàng)了在車輛圖標上玩設計的先河,滴滴也照著抄了一把。
今年6月,上海大雨時,Uber上海的打車圖標變成了船;
2015年冬奧會申辦成功時,滴滴也更換了打車圖標。

但同樣的事情,名牌和山寨的距離是這樣的:
2014年4月,Uber最先在紐約推出UberRUSH快遞服務;
2015年7月,滴滴用超跑做噱頭引出“滴滴速遞”。

一個像法國時裝模特,一個像路邊招嫖小姐……
但最TM搞笑的是,最后卻是滴滴收購uber中國,可能是因為不想抄了,想直接拿來用。

類似的抄襲還非常之多,只選取了最典型的這些案例,從電商到社交,從搜索到O2O,涵蓋了中國整個互聯(lián)網,可以毫無疑問地說,幾乎所有的互聯(lián)網項目都是從美國抄襲而來。
中國互聯(lián)網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市場,facebook和twitter無法進入,進入過的google又中途離場,而唯一留下的電商巨頭亞馬遜卻無法立足。
中國是個特殊體制下的國家,許多外來商業(yè)模式由于對政策和對中國用戶的缺乏了解而最終敗北。作為本土的企業(yè)在“抄襲”外來商業(yè)模式的同時,就更加具備了創(chuàng)新的潛質,無論是對政策的把握還是對用戶的了解都讓中國的“抄襲”者占了上風,而外來先驅者往往成了先烈。“抄襲”再創(chuàng)新加之高效的執(zhí)行力讓“抄襲”者成功不再成為夢想。
你想成功嗎?
去抄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