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貓狗”開打雙十一商超戰(zhàn) 忘了“新零售樣本”多點Dmall
你還以為雙十一是去拾優(yōu)惠撿便宜? 咨詢機構易觀認為,雙十一經過八年的發(fā)展,消費者購物呈現(xiàn)出“重計劃、重需求、重服務、重品牌和重價值&rdqu...
你還以為雙十一是去拾優(yōu)惠撿便宜?
咨詢機構易觀認為,雙十一經過八年的發(fā)展,消費者購物呈現(xiàn)出“重計劃、重需求、重服務、重品牌和重價值”等幾個新特征,用戶的購物決策不再以價格作為唯一參考因素,而是兼顧對品牌、品質、服務、價格等多重要求進行理性判斷。
經過多年剁手經驗后,國民已經看透了事后退貨的繁瑣,在今年的雙十一商超戰(zhàn)中,服務和質量的比拼成為新的行業(yè)亮點。
比211更兇殘的是2小時見
今年雙十一你囤了誰家的貨?面對多家線上線下商超巨頭的促銷行動,你會為誰裝滿購物車?
比如,京東今年就向用戶呼吁要認真購物,宣布在好物低價、服務與體驗等三個方面發(fā)力。從各大城市散布的雙十一海報來看,讓京東快遞小哥出境,大有強調物流快速的意思。
經常網購的用戶都知道,京東的物流服務確實收獲了一波用戶,211限時達、次日達、極速達等多種選擇滿足用戶多重需求。但在今年雙十一,比211限時達等更兇猛的對手殺出重圍,那就是下單后2小時內送達!
這匹黑馬就是多點Dmall。這家成立于2015年4月的企業(yè),一出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追趕京東速度。
公開資料顯示,多點策劃櫻桃節(jié)等系列活動回饋消費者, 2015年6月注冊用戶突破100萬,此時距離多點成立不過才兩個月,而達到這一數(shù)字京東花了4年;2015年7月多點推出“早夜市、秒殺、生鮮論斤賣”三大在線營銷主題,推進生鮮標準化,日銷量達到了18萬單,而京東做到這樣的日銷量用了7年。
多點為啥能做到在下單后2小時內送達用戶手中?
答案就是通過與門店眾多的物美聯(lián)手,在倉儲、揀貨方面,通過技術支撐提高物美倉儲以及門店的運作效率,同時打造自己的前置倉,讓商品離用戶更近了一步,讓2小時送達成為現(xiàn)實。
正是由于如風速度、提供優(yōu)質產品與服務,多點的用戶數(shù)量在成立一年多時間內不斷飆漲。截至2016年6月30日,多點用戶數(shù)量達到600萬,其中50%以上來自北京,約353萬人,除了北京大本營之外,上海、杭州、天津 也是多點重點布局的城市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雙十一大促中,多點的遠程訂單、GMV再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真正稀缺的是成功的商業(yè)模式
目前,國內生鮮市場大約在5萬億元左右,而線上份額最多占3%;2015年,中國快消品線上銷售市場規(guī)模達600億元,但只占到4%左右,相比之下,電商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已經在10%左右。也就是說,在未來幾年,“生鮮+快消”仍有大幅線上空間亟待打開。
互聯(lián)網巨頭加上傳統(tǒng)零售商都瞄準了這一風口要大干一場。2016年,阿里投入40億主打天貓超市,京東花了143億吞下1號店和入股永輝。三年內想要角逐出商超老大,成為這兩家最近口水戰(zhàn)的重點。
對于這兩大豪門來說,砸錢不是事兒,不斷拋出現(xiàn)金補貼、物流快速配送等方案試圖打壓對手。以京東為例,通過高頻次O2O產品布局,提高京東App的打開頻次,意圖使其成為用戶手機中的高頻應用。
不過,中國的商海戰(zhàn)爭永遠不缺資本投入,真正稀缺的是成功的商業(yè)模式。雖然在推動商超O2O的快速發(fā)展上物流是最大的痛點,但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卻不能局限于提高傳統(tǒng)配送效率這一角度。在業(yè)內分析人士看來,兩大巨頭叫囂的三年第一之爭,最終比拼的仍會是成功模式之爭。
在這一點上,多點模式脫穎而出。這家成立僅僅一年半的公司,在這次雙十一大戰(zhàn)中成績斐然:雙十一當天截至15點,妥投率高達94.49%,其通過打通與物美之間的庫存數(shù)據(jù),真正實現(xiàn)了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,被業(yè)內稱為是零售行業(yè)的新模式樣本。
在多點CEO林捷看來,多點創(chuàng)造的是中國電商的第三種模式,即與傳統(tǒng)超市共享供應鏈,成為利益共同體。“另外兩種模式一個是自己做電商,比如京東等,另一種是為實體商超做代購。”林捷表示,隨著國內整個營銷環(huán)境的變化,需要出現(xiàn)全渠道的電商模式,既要有線上也要有線上。
電商+超市,確實是當下O2O領域的主流玩法,但究竟誰能厚積薄發(fā)?多點模式的成功給同行們了一個提醒,砸錢并不是捷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