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位對焦/PDAF終聚首 索尼IMX298解析(2)
在為智能手機攝像頭提供CMOS(感光元件)支持方面,索尼說自己第二,沒有其它廠商敢說自己第一。憑借精湛的調(diào)校、清晰的產(chǎn)品區(qū)級定位和自身本已夠響亮的牌子,索尼穩(wěn)居手機攝像頭CMOS出貨量首位。不過問題也是有的,。...
PDAF/RGBW首次合體
乍一看IMX298的參數(shù)似乎也不是很華麗,首先感光元件尺寸是比較小的,比在它之前推出的IMX220、230、234、240都要小,僅比IMX278大一點。支持的最高像素是1600萬還算不錯,但這也就意味著單位像素尺寸不會很大,1.12μm基本就反映了這一現(xiàn)狀。
不過,看后半部分,它同時支持相位對焦和RGBW四色架構(gòu)的配置還是比較給力的,也就是說如果暫時不看畫質(zhì)的話,IMX298相當于IMX230(相位對焦)和IMX278(RGBW四色架構(gòu))的結(jié)合體。巧合的是這兩款CMOS正好也被榮耀、華為的兩款產(chǎn)品所使用(榮耀7和華為P8)。此外IMX298的最大優(yōu)勢在于模塊體積小(相對于IMX230而言),可以令手機做得更加纖薄。
說到相位對焦,傳統(tǒng)的單反相機擁有對焦傳感器,在反光板背面還有副反光板,副反光板會把從鏡頭入射的部分光線送到對焦傳感器上,通過測距確定焦點,再由系統(tǒng)控制鏡頭的移動完成自動對焦。而手機攝像頭模組高度集成,獨立的對焦傳感器肯定是放不進去的,于是人們直接在CMOS(感光元件)上留出一些成對的遮蔽像素點來進行相位檢測。
相位對焦的工作原理(圖片來自新攝影)
遮蔽像素點由兩個像素成對組成,兩個像素通過微透鏡各自成像。對焦系統(tǒng)根據(jù)判斷信號波峰的位置可判斷出鏡頭應該往前還是往后偏移,從而迅速準確合焦。
相比反差對焦,相位對焦不需要鏡頭的反復移動,對焦行程短了很多,對焦過程干凈不猶豫。但另一方面,由于需要利用CMOS上的遮蔽像素點進行相位檢測,故此相位對焦對光線強度的要求比較高。如果環(huán)境光線強度太弱,遮蔽像素點的正常工作就會受到影響,對焦精度和速度也會出現(xiàn)問題。因此如果想體驗到相位對焦的高速和爽快感,保證環(huán)境光線充足很重要。
RGBW則是一種排列結(jié)構(gòu),相對于傳統(tǒng)RGBG(拜耳陣列)1紅2綠1藍(2*2)的排列方式,RGBW排列將傳統(tǒng)兩個綠色像素的其中一個替換為無色(White)的像素,這使得CMOS能夠接收更多的外來光線,從而提升昏暗場合特別是夜拍的感光能力。早年摩托羅拉的少數(shù)產(chǎn)品(MotoDroidMini、DroidUltra、DroidMaxx和MotoX)中已經(jīng)使用過,只是叫法不同(Moto稱之為ClearPixel技術(shù)),但原理是一致的。
IMX298RGBW傳感器圖示(圖片來自phonearena)
雖然利用了技術(shù)手段提高了進光量,但這種做法的缺點也是有的,由于少了一塊綠色像素,可能導致其在表現(xiàn)被攝物體色彩(特別是綠色)方面不如傳統(tǒng)的RGBG排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