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加手機3怎么樣? 一加手機3全面詳細評測
一加的第一代產(chǎn)品一加1獲得了市場巨大的反響,甚至讓只有一款產(chǎn)品的一加盈利了,相當不可思議。背負榮譽與期望,讓一加在做第二代...
一加的第一代產(chǎn)品一加1獲得了市場巨大的反響,甚至讓只有一款產(chǎn)品的一加盈利了,相當不可思議。背負榮譽與期望,讓一加在做第二代...
一加的第一代產(chǎn)品—一加1獲得了市場巨大的反響,甚至讓只有一款產(chǎn)品的一加盈利了,相當不可思議。
背負榮譽與期望,讓一加在做第二代產(chǎn)品的時候負重涉遠,而且長達四百多個日夜的開發(fā),這令一加2放不開,又脫了軌,難續(xù)一代的輝煌。
市場是仁慈的,因為它來者不拒,但它也是殘忍的,因為只有適者生存。一加作為這個市場的后來者,需要面對與自己一樣迷茫探索的初學者,也需要面對能控制市場節(jié)奏的老大哥。
一加2的不成功讓一加亟待調(diào)整思路,用一款出色且合乎市場的產(chǎn)品證明自己。以“不將就”作為品牌標語的一加,它那被寄與厚望的新作——一加3能否完美詮釋,咱們一起來看看吧!
開箱篇:3
▲在國產(chǎn)廠商里面,我覺得設計最有味兒的就是一加了(除了那個一加2),能將扁平化設計運用自如,化入自己的品牌靈魂當中,當然,這很大程度是由于其主攻國際市場定位而決定的。
拿到箱子,紅色logo的一絲點綴,以及一個壓印的“3”,用盡可能簡單的文字描述里面的產(chǎn)品。當然,這種設計也不是第一次見到,在Nexus 6上也出現(xiàn)過。
▲翻到箱背,唯一吸引我的便是左下角那個logo – DASH charge,這是一加拿OPPO的VOOC閃充過來后改的名字,所以一加3也是終于支持快充了。
上方還能看到“內(nèi)存容量:64GB”,一加3就給你一個64GB的存儲空間選擇,“對方不想和你說話并向你扔了一臺64G的手機”。
▲打開這個天地盒(這個月都不知道寫了多少次這個詞了,手機箱子果然都是天地盒),一加3就這樣出現(xiàn)了,在一團紅色背景的映襯下,一加3顯得格外低調(diào)。
一加的“紅 白”主色調(diào)剛好符合我中意的顏色搭配,所以我對一加有一種特別的好感,就像對以橙色為主色調(diào)的小米有一種特別的厭惡感。
▲隔層下面還有充電線和快充插頭。充電線也充滿了設計感,紅白色調(diào)的面條設計,我特別喜歡,線壁較厚,里面的線材質(zhì)量應該很好,推測是為了在使用快充時保證安全。
▲這個快充充電頭必須得吐槽一下,這也太長了吧!上邊寫著輸出功率為5V/4A,低電壓大電流的快充一看就知道是OPPO的那個VOOC,而且網(wǎng)上也有人測試過用OPPO的快充插頭也能給一加3進行快速充電,虎哥果然是OPPO的人?。?/p>
外觀篇:一個字,好美
為什么“一個字”,卻是“好美”兩個字呢?因為一個字不能滿足嘛,順便用錯誤的手法突出后面的描寫(擦,我明明高考完了)。用過了這么多臺國產(chǎn)手機,唯有一加3能讓我一見鐘情,而筆者這只外貌協(xié)會狗自然是對其愛不釋手的呢!
▲筆者拿到的一加3正面是黑色面板的,能直接看到的東西就是前置攝像頭,聽筒和按不下去的Home鍵,那個光線傳感器的開孔被黑色遮擋,但在暗光條件下,還是會看到傳感器在亮的。
還有一個呼吸燈,位于前置攝像頭的左側(cè),是多色燈,不會像ZUK Z2上那種只有白色的,不過這里有一個小小的問題,就是當電量低于15%的時候呼吸起了紅燈,當有信息來的時候,不會轉(zhuǎn)換為用來提示信息的綠色燈,而是依舊閃爍紅燈,這樣很容易錯過消息,筆者就有這樣的體驗。
那個Home鍵和正面的面板不是同一個黑色,盡管都是鏡面,但還是很容易分辨得出來。
這個Home鍵不能按下去,左右兩個其他功能鍵還沒有圖形,僅留一個白點,不用的時候還不亮,初次使用的時候難免有點不習慣。
筆者同期還在使用ZUK Z2,返回的時候習慣往Home鍵上碰,結(jié)果就一臉懵逼地看著手機回到了桌面。不過用慣了,還是會習慣的,沒有什么過不去的。
那Home鍵為什么按不下去呢?這自然要問一加了,筆者就隨意推測一下吧。一個可能是一加故意的,強行弄點不同,這樣容易比較制造話題;第二可能是遵循安卓要求,不搞實體鍵,畢竟一加是主推國際市場的,雖然谷歌的nexus把指紋識別區(qū)域放在了后背,不過谷歌可沒有提倡把指紋識別模塊放在哪里,所以一加就放在正面了;第三也許是做成實體Home鍵對解鎖速度有影響,為了極致的速度一加選擇了虛擬鍵,但據(jù)說一加2上的指紋體驗十分糟糕,這個猜測可能不準。
▲正面整體來看,2.5D玻璃還是如此的誘人,不過這個明明用到了康寧大猩猩第四代,卻相當容易有劃痕,盡管筆者使用盡可能地小心,但在微彎處還是出現(xiàn)了細小的細痕,不夠給力啊。筆者用了一年多的Droid Turbo都沒這臺用了幾天的一加3嚴重。
雖然正面沒有LOGO,但筆者還是很輕易認出這個一加的東西。我們都知道,一加前兩代手機的上下邊框是彎曲的,正面是看得出弧度的,而一加3雖然方正了不少,但還是讓上下邊框進行微弧設計,雖然不是很明顯,但這依舊讓筆者很快就辨識出這是誰的產(chǎn)品,再加上那個特別的Home鍵,bingo。
不過,這只會出現(xiàn)在筆者這種閱機無數(shù)的搞機者身上,對于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這TM就是一張國產(chǎn)大眾臉,見誰都能喊爹。國際市場上,三星,LG,MOTO,哪個不是自己一張臉的?希望一加能在設計上多下點功夫吧,至少,別再撞臉了。
屏幕尺寸依舊是5.5英寸,不過這回改成了AMOLED材質(zhì),在一加3發(fā)布會上,這塊屏幕被稱為OPTIC AMOLED,這是個啥?一加的人說,這還是三星提供的AMOLED屏幕,但一加又進行了對比度和色溫的優(yōu)化,所以就是類似于VOOC閃充拿過來稍作改動然后被稱為DASH一樣,換個名字而已。更多詳細的咱們下面再慢慢探討。
▲講完了正面,是時候說說后背了,這次一加拋棄了以往的設計,改用了全金屬一體機身設計。
不知道為啥,一加的節(jié)奏和Moto如此相像,本來兩家都是金屬中框加可換后蓋設計,今年竟齊齊改成超薄一體金屬機身,這倆是越好的嗎?
既然設計成了一體,那么自然就沒有了那個多樣式后蓋的賣點,但為了延續(xù)這個傳統(tǒng),一加專門設計了一個保護殼,而且Moto也是這樣的,提供官方設計的多材質(zhì)保護殼,這兩家還真是心有靈犀?。】上П敬螠y評并沒有提供官方保護殼,筆者無法進行體驗。
回到機身外觀上,一加3著實是一臺“真機比渲染圖美”的手機啊。
金屬后背加工得十分精細出彩,磨制加上噴砂,讓金屬十分親膚,同時對后背側(cè)邊和背部進行彎曲處理,更加符合人工體學,還有纖薄的機身,這總和就是“手感真TM爽”。
和很多手機相比,手感或許真的是一加手機的一項賣點,當然,對于用過Moto X的筆者來說,這手感不足一談,因為在筆者看來,沒有任何一臺手機的手感能超越Moto X一代。
全金屬一體的后背便很自然地用上了htc開辟的三段式后背設計,不過一加這回改良得不錯啊,窄額頭窄下巴,顯得有點高挑,符合人眼視覺感受,而且金屬的顏色調(diào)得是剛剛好,配上黑色的信號帶映襯出整臺手機沉穩(wěn)低調(diào)的外貌。
后背還有一個很突出的攝像頭,這個比三星C5突出還嚴重的攝像頭真的很想吐槽一下。
從去年一加2的為了不讓攝像頭突起而把攝像頭與閃光燈位置互換,弄成一張奇葩臉到如今一加3的二話不說直接一個火癤子,我知道是因為太薄了而模組薄不了所以這么凸,但一加的臉還是變得比女人還快??!
如果只是微凸筆者還是能接受的,而且微凸反而讓手機更有視覺沖擊感,不過攝像頭的邊框是微高于攝像頭的保護玻璃的,這也算是起到保護作用吧,但用久了就不知道了。
還有,有用戶反應一加3的后置攝像頭歪了,筆者的也歪了,官方解釋是光學防抖問題,但別人都有光學防抖,唯獨你的歪了?這說不過去,我想這就是裝配的問題,顯然,這里很將就。
下方是一個單色閃光燈,難道一加要說“人們拍照的時候一般不會用閃光燈,而只是把它當電筒用,所以改成一顆”嗎?不過敢這么做,牛!上述外,還有一個一加的LOGO以完成最后的點綴,正好。
▲再講一下側(cè)邊框,左側(cè)邊框為一加的特色三段式開關,其實就是把安卓的鈴聲模式拿了出來做成實體,說實話,滑動的手感真的不錯。
還有一組音量鍵,加上右邊的音量鍵,那外殼顏色與背殼的顏色一模一樣,這也強化了一加3的一體設計。
上面啥都沒有,下邊是依舊是常見的mic,揚聲器,音頻接口和那個Type-C接口,另外還有兩顆螺絲,這硬朗了不少。
小結(jié),一加3的外觀可謂剛中帶柔,剛?cè)岵⒅?,我朋友跟我說:“這臺手機是你測了這么多臺當中最好看的了。”
顯然它的外觀設計是應該得到認可的,如果你說它抄HTC,也許它還抄襲了iPhone的智能手機模型呢!
一加3的不將就精神在這外觀設計和硬件做工上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除了那凸得要命的火癤子和裝歪的攝像頭,但瑕不掩瑜,在整體是一加3還是很出色的,你不信,先上手摸一摸吧!
硬件篇:硬,但不夠持久
我們都習慣了用SoC來區(qū)分手機等級,每年搭載新的驍龍8系列的手機都是高性能和高體驗的保證,但去年的驍龍810卻把眾廠商弄得死去活來,其中也包括一加。
筆者說過,SoC的型號并不太會影響太多消費者購買,不過一加的產(chǎn)品對象對手機硬件卻大多是了解的,同時“體驗”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搞機的極客們都是十分注重的,因此搭載擁有差評的保證和發(fā)熱的保證的驍龍810的一加2表現(xiàn)不盡人意。
今年的驍龍820理所當然不再是一個貧瘠,還是一個強大的助力點,下面咱們就開測吧!驍龍820這么強,該怎么測?看看量化的跑分吧!
剩下的咱來說體驗吧,畢竟驍龍820作為行業(yè)標桿,基本是找不到什么缺點的了,但要說體驗吧,你也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來,因為一加3的配置真的是足夠高了,Adreno 530的GPU,ROM用的是UFS 2.0,RAM是LPDDR4 的6GB,真的,還有什么瓶頸?所以體驗就那樣,很快很流暢,玩應用切換流暢,玩游戲絲滑感受,刷微博朋友圈一點都不卡,就是這么完美。
在ZUK Z2的測評中,我將使用eMMC 5.1的Z2和使用UFS 2.0的一加進行了打開應用速度對比,在一加3重啟了但Z2沒有重啟的情況下,Z2使用了48秒,而一加3僅僅使用了33秒,對,這就是差距。
6GB的運行內(nèi)存,但據(jù)說系統(tǒng)后臺只讓同時運行4個app,官方也回應了且稱這是根據(jù)調(diào)查絕大多數(shù)用戶都不會同時使用超過4個app所以這么干了,但筆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算開啟了11個app,打開每個app之后仍然停留在app的界面里,并沒有重新加載,這其中還包括兩個游戲,筆者昨天早上玩的聚爆在第二天早上仍停留在選擇關卡界面,而在bilibili看的視頻還依舊停留在上次看的那個頁面,這讓筆者直接爆了一句粗口,這6GB也太?了吧,喜歡在各類app之間切換的消費者,相當適合入手一臺。
指紋解鎖功能在一加2身上滿是詬病,但一加3完美地扭轉(zhuǎn)了這個局面,因為這個指紋解鎖快到要命,基本就是手指剛放上去屏幕就亮了,因為直接跳過了解鎖界面,所以屏幕亮了就代表完成了,剔除所有動畫,“啪”的一下,體驗非常好,識別率基本把手放正了,成功率是100%,這種出色的體驗足以成為一加3的重要賣點。
還有一加3的揚聲器筆者也是很中意,聲色并沒有因為這薄薄的機身而有所劣化,而且聲量很足,非常適合聽音樂用。
屏幕
上文已經(jīng)提到這塊AMOLED名字的變化原因了。一加方面表示經(jīng)過自家色溫調(diào)節(jié),屏幕更加出色,但筆者并不這么認為。
首先,系統(tǒng)設置的默認屏幕色溫是偏暖的,這顯然不符合咱們偏愛冷色調(diào)的審美傾向,一打開屏幕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屏幕偏黃偏紅,這無法讓人一見鐘情于這塊屏幕,雖然系統(tǒng)設置提供色溫調(diào)節(jié)而且在調(diào)節(jié)后符合了審美,但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是那么有興趣去倒弄系統(tǒng)設置,所以一加最好把默認屏幕色溫改為偏冷,至少在亞洲地區(qū)。
和同為AMOLED屏幕的PRO6相比,一加3 顏色偏清新,沒有那么濃重,而且亮度更高,在調(diào)節(jié)色溫后很容易讓白色底更純潔,而PRO 6是要么調(diào)到偏黃要么偏藍。
為什么一加3要換成AMOLED材質(zhì)屏幕呢?也許是為了這更纖薄的機身,也許A屏成本已經(jīng)和LCD相差無幾。不過無可置疑的是,這塊屏幕素質(zhì)也是不錯的,在調(diào)節(jié)色溫之后,視覺效果還是可以的,色彩還原也變得自然多了。
系統(tǒng)
一加在系統(tǒng)上實行雙軌策略,國外國內(nèi)兩個系統(tǒng),而咱們用的便是氫系統(tǒng)(H2OS)。不過說實話,除開這個氫桌面來說,其實這個氫OS和原生系統(tǒng)還是挺相像的,對筆者這個常用原生安卓的安卓腦殘粉來說還是有點親切感的。
氫桌面將壁紙截成五分之二,下方背景顏色由所設壁紙中調(diào)取出來,時鐘插件有多種樣式,都挺文藝的,再加上精細重繪的應用圖標,真的很好看。
取消了Dock欄也沒什么影響,圖標放大也讓使用者更容易點按,筆者很喜歡這種設計,不過希望一加能開放更換桌面類型切換,畢竟使用者習慣不一。
除了外觀外,氫OS還有一個被稱作“智能輔助”的功能(在設置中),功能鍵的位置可以互換,筆者比較喜歡的是熄屏畫圈啟動相機,畫V打開手電筒和雙指下滑播放/暫停音樂,尤其是因為它響應速度極快,剛放下指尖電筒就打開了,雙指下滑就播放音樂了,與筆者此前使用過的xplay5那墨墨跡跡的畫完了還重現(xiàn)線條的熄屏操作快多了,不過打開手電筒的時需要掌握正確的姿勢,否則那個V字不太能打開(其他都很容易)。
當然啦,氫OS也自然擁有其他ROM都有的功能,例如應用自動休眠和應用權限管理等,該有的都有了。
總的來說氫OS還是不錯的,富有藝術感的設計,也有短信公眾號化這類便捷的優(yōu)化,使用也流暢,不臃腫,還有專門設計好的用戶使用手冊,嗯,滿分。
相機
一加在發(fā)布會上表示一加3的成像能力能與目前智能手機的攝影標桿三星Galaxy S7 edge相抗衡,后置攝像頭是索尼的IMX298,光圈f/2.0,1600萬像素,支持光學防抖和相位對焦,還有DTI像素隔離技術,能買來的都買來了,不過有一個像素精選技術,即說是獨家的,而且還附上了商標標志,但其實原理和HDR差不多,多張合成成一張出色的照片。
官網(wǎng)上也提到了Hexagon 680 DSP,這個其實是高通的東西,如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這里看看我寫的文章,這里就不贅述了。后置攝像頭像素為800萬,光圈依舊是f/2.0。
續(xù)航
一加3是5.5英寸的手機,不過因為做得很薄,所以自然電池會變小,所以一加3的電池容量僅為3000mAh。雖然A屏更省電,但電池容量受限,續(xù)航影響還是蠻大的。經(jīng)過測試,WIFI下看半小時視頻掉電9%,玩游戲掉電13%,玩微博微信掉電8%,4G下玩各種app半小時掉電11%,這個成績也是預料之中的了。
在筆者實際使用中,筆者早上7點半出門,全程開4G,熄屏不關網(wǎng)這樣玩,到下午三點多就自動關機了,其中亮屏時間大約為三小時十分左右,所以如果需要長續(xù)航的用戶,要么不要買一加3,要么準備好移動電源,要么買多幾臺一加3,推薦任性的用戶選擇第三個,不過你并搶不到。
充電方面,因為有DASH快充,充電速度非??欤吘?ldquo;充電五分鐘,通話兩小時”。經(jīng)過實測,從0開始,20分鐘充到了42%,半小時到了64%,一個小時基本充滿了,這是筆者見過最快的充電速度,充電過程還非常愉快,手機一點都不熱,僅僅手機上方有點微溫,下邊還是涼的,邊玩邊沖不是夢。
為什么不會熱呢?這是因為一加把充電時發(fā)熱嚴重的一些部件轉(zhuǎn)移到了快充插頭上,所以充電時插頭非常熱,但手機卻是透心涼,也許就是因為如此,那個DASH快充插頭非常長。也因為如此,如果使用其他插頭充電,一加3就會發(fā)熱。
發(fā)熱嘛,上面已經(jīng)說過了,使用配送的插頭充電不會熱,平時使用時,在WIFI場景下基本也不會發(fā)熱太強,但在4G下長時間使用還是會感覺到有那么點熱,是稍微有點影響體驗,不過還好吧。
總結(jié)篇
Hey,感謝你看到這里,你是不是和筆者一樣也喜歡著一加呢?雖然筆者并沒有買過一加的任何東西,但筆者很喜歡一加的設計,一加的定位,一加的…雙肩包,當然,還有這次的一加3,無論硬件上,還是外觀上,至少在國產(chǎn)上都勝人一籌,存在著許多令人愛不釋手的地方,不過它也有缺點,那下面就排列一下吧。
優(yōu)勢:
1、手感上佳,外觀不錯,做工精致(不過攝像頭歪了)
2、指紋解鎖快到要命,體驗極佳
3、快充給力,發(fā)熱控制強(據(jù)說傷電池)
4、系統(tǒng)好看(這可能是筆者個人意愿)
劣勢:
1、雖然很好看,但外觀存在同質(zhì)化問題
2、續(xù)航不行
3. 你,搶不到
推薦購買人群:
1、想買手機的